新闻中心
NEWS&ARTICLES

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开幕 探讨海运发展趋势

2022-11-23 00:00:00

2022年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11月22日开幕。本次论坛聚焦“共促绿色、智慧、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”,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国际航运业面临的新机遇、新挑战。中国重申开放包容,中国航运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。

 

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付绪银 在讲演中表示:

航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,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。过去一年,全球航运积极应对世纪疫情、地缘政治冲突、主要国家或经济体高通胀等风险挑战,携手共进,开拓创新,为全球物流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运输服务保障。

中国航运高效统筹疫情防控、保通保畅和安全生产工作,港口航道整体平稳有序畅通。港口货物吞吐量再创新高,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,中国港口分别占8席和7席;海运连接度保持世界领先,航线网络遍布全球,承担了中国约95%的外贸货物运输量;海运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,控制的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3.5亿载重吨,稳居世界第二位;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级持续提升,现代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,中国连续17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。

付绪银指出,推动航运更加绿色、智慧、韧性发展,是积极应对国际航运碳排放要求、提升航运安全韧性水平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必然要求。

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航运大国,将坚持与世界相交、与时代相通,以深入落实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为契机,充分发挥航运作为外贸运输主力军、国内国际双循环主枢纽的地位,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,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。中国航运将一如既往地加强与世界航运界的交流合作,进一步凝聚共识、深化创新、加强合作,顺应形势、迎接挑战、化危为机,共同推进国际航运绿色、智慧、韧性发展,以可持续的交通推动可持续的发展。

付绪银表示,习近平主席指出,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。中国航运与世界航运的交流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。中国交通运输部愿同世界航运界一道,并肩携手,凝心聚力,用好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这个平台,充分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作用,加快推进航运绿色、智慧、韧性发展,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,全力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,为促进国际航运高质量、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中国力量,为世界经济、贸易、航运的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!

 

北京大学原副校长、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深入剖析国际经济形势。

海闻在讲演中表示:

当下,发达国家经济恢复比较缓慢,同时他们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现在比较严峻,所以全球可能会进入一个高通胀低增长的“滞胀”状况。发展中国家情况也不好。在这样的通货膨胀情况下,全球经济是严重放缓。

中国经济前三个季度增长是3.0%,全年原计划是5.5%。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来没有过的,通常我们说是总需求不足,现在的问题是有三个方面的压力,中央明确指出,需求收缩,供给冲击,预期转弱。

政府通过很多政策在刺激经济,首先货币政策,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就是降准降息,M2货币供给今年以来已经增长了12%,这个数据也是比较有利的货币政策,通过大力降息带增加货币供给。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减税和基建,今年的广义财政支出到现在为止是增加了12.8%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。

从经济学角度来讲,根据现在出现的问题,通常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,我们用财政政策,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。但是现在还有其他问题,包括供给的冲击,预期的转弱。这样的话,我们还需要通过其他政策来刺激经济。

首先包括优化防疫政策来修复消费,消费是体现在两方面,一方面是就业,另一方面是供给,怎么通过优化防疫措施来修复消费。

实体经济我们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按,新的增长点现在两个重点,一个是数字经济,一个是新能源产业。这几年我们数字经济的规模在不断扩大,占GDP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。同时在新能源方面,风电光伏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起色。

服务业也是非常重要的,服务业在发达国家,一个经济到越来越成熟的时候,服务业比重是越来越高的。全球服务业比重平均是占到70%左右,发达国家都是将近75%,甚至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服务业达到80%左右。这个服务业不仅仅是餐饮,其实服务业是帮助制造业提高附加值的重要行业。我们现在很多制造业需要提高它的品牌意识,需要提高附加值,这里面很大程度是要来自于服务业。再有服务业本身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,因为它的幅度特别广,层次特别多,所以我们现在解决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。

还有更重要的是要提升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和预期,二十大报告里面首次提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,不仅仅是不动摇的问题,而是怎么样发展壮大。还有支持中小微的企业发展,这个对就业来讲就更加重要。我们需要在政治、法律、行业准入、金融投资等各个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。

国际贸易总的来讲是以下几个特点,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,全球贸易可能会出现放缓的状况,当然中国商品出口也会受到一定影响

首先看一下全球贸易的发展,WTO预计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会降到1%,2022年当时预测是3.5%,这个降幅会比较大。从另一方面来讲,前段时间运输费用特别高,从企业来讲可能降低费用,但是作为航运界来讲可能这不是一件好事儿。

全球的经贸是受欧美经济的影响的,因为美国、欧盟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三个进口经济的比重。欧盟市场占到全球货物进口的29%,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是在欧洲,美国占13%,中国占12%。如果欧洲再加上英国基本上占到了三分之一,因此这些国家的经济衰退,进口能力的减弱,肯定对全球的贸易是有影响的。我们现在和韩国作为主要出口国,2021年我们比较高,2022年就开始下滑,到2022年7月份出口增速再继续回落。

美国进口量占全球的比重,最大的是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,占到全球贸易将近20%。电信设备,自动化产品,药品等等,这都是美国占全球进口的比重。欧盟也差不多,欧盟进口最大的是药品,占全球贸易总量将近40%。因此,当他们的经济放慢的时候,毫无疑问这些方面的市场需求就会减弱。

欧美经济衰退也会影响我们的商品出口,可以说欧美市场占了我们总出口的三分之一,但是现在份额是在下降,一方面是经济衰退,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,国际关系变化以后使得现在欧美市场比重在下降。美国对华进口在逐渐缩减,尽管有数据说明贸易战并没有影响多少,实际上美国对华缩减是存在的,但是我们对欧洲出口还是相对比较稳定。另一方面我们对欧盟出口份额在不断提升。

那么中国哪些产品对欧美依赖程度比较大?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到25%以上,对欧盟动植物,包括低产业产品占的比重比较大,甚至超过了50%。我们把这些产品比重再乘上中国自己这些产品的重要性可以看到,欧美经济衰退对中国出口行业影响力,最大的是机电,音响,设备,零件,附件,按照影响类别来看对中国电子机械影响是最大的,反过来对中国劳动密集型影响反而小一些,这里面跟产品本身性质有关。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是属于生活必需品多一些,所以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会低一点。对于机电产品,当然价格好了,收入高了,他可以多进口。但是如果经济不景气了,进口就减少。

那么看看未来对于全球贸易的趋势,首先区域贸易和合作正在加强,一方面可以看到全球保护主义在上升,供应链在受到影响。另一方面全球化是不会终结,因为它的利益驱动,科技推动,国际分工,现在一些人认为全球化要终结,实际上是不会的,虽然中间会有一些波折,但是总的来讲这几个方面的驱动使得全球化趋势,促进国际经贸合作的因素依然存在。

因为贸易保护主义,地缘政治等等,它对全球原有格局会有影响。现在全球区域内的贸易协定,包括自由贸易协定数量在2021年是大幅上升,大家都觉得我的供应链不能太长了,比如说就近的供应链更加安全一点。尽管现在没有到每个国家都封闭起来,但是大家非常担心供应链太长对国家经济风险的增大,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地区里的贸易协定是不断增加,这时候有可能成为以中国、以欧洲、以美国,三个地方为核心,各自相互独立又竞争的价值链体系,这是一种可能性。

第二个地缘摩擦冲击对国际贸易冲击是比较频繁。可以讲最好的时间确实是过去了,二三十年非常紧密友好的关系,现在地缘政治不断地冲击贸易,除了俄乌以外,中美之间的关系等等。这些冲击我们都是要认真评估的(将来)。2018-2022年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减少了72.6亿美元,份额下降了2.9个百分点。

第三个趋势,中国的产业链可能部分外移,不一定是完全,有些是重组。目前我们现在对外投资反而是加快的,对外投资意味着有些在原来国内生产的,这里不光是外国对我们的投资,包括我们某些产业的转移,这些转移最重要的产业包括汽车、医药、计算机、通信,专有设备,现在对外投资是在增加,这些对外投资增加也可能意味着某些产业链的外移。

总的来讲,一方面对外投资增加,某些产业链外移,但并不意味着中国核心的技术或者是外国对中国的替代,因为短期内更多的还是合作。目前来看,中国制造业体量庞大,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真正能够完全承接目前中国的体量,我们的产业链在往上移动,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产业链会真正转移。

最后从经济角度看一下未来航运航空业的挑战与机遇。首先短期的挑战是受到国际贸易增长放缓的挑战,国际贸易放缓可能国际航运市场受到负面冲击。另外,国际国内都因为疫情受到旅行限制,再加上经济下行对全球,不光是国外,包括中国居民收入减少,这个肯定也会影响国内的航空航运业。

长期的挑战,一个是中美的长期对抗,这个看来不是短期的问题,利益的冲突,政治的冲突,使得中国和美国和西方贸易的增长是放缓的,美国占中国出口比重从2001年20%下降到现在的17%,日本的比重在过去10年里面从16.9%下降到4.9%,所以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增长缓慢,当然将会影响中国和这些国家航运和航空业。

还有产业链重组,现在产业链发展有一种趋势,就是说在缩短产业链,另外大国之间的内循环,包括中国自己本身提到内循环为主,这样也会对国际航空、航运产生一定的挑战。

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呢?短期主要是提高管理效率,优化资源,开源节流,减少损失。甚至可以做一些兼并重组,整合资源,因为面对未来的挑战,规模经济还是非常重要。长期建议寻找新的市场,运用新的技术,同时发展新的业务,使得航空、航运业得到更好的发展。

机遇确实也有,一方面我们看到一些国家对华贸易,像欧美国家重要性的下降,另一方面是现在也有一些国家排名正在上升,增长率是很快的,比如说越南、马来西亚、泰国等等,东南亚一带现在增长很快,也包括南美像墨西哥、智利,甚至中东一些地区,但是它的规模比较小,这上面还排不到最前面。

进口最快的国家,越南从28名已经增长到了第8,很多国家的份额都在增加,包括伊拉克,中东地区的排名,后面这些增长速度都是比较快的,这是将来可能航空航运一些新的机遇。

国内机遇,首先国内长期看好,从发展经济学来看,现在并没有完成我们的起飞,任何国家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,我们称之为“起飞”,就是说从农耕社会到一个发达经济,中间包括城镇化,工业化,大概需要有四五十年的时间,中国现在可以说城镇化并没有完全完成,我们的工业也在逐渐的升级,包括制造业,服务业等等。从长期来看,中国从中等收入逐渐进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发展,因此我们未来如果不出现大的波动和其他外在因素的话,我们应该仍然有5%-8%潜在的增长率。

另外发展实体经济,特别是内循环为主的情况下,对国内的航空航运需求会比较大。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不断地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。